“好房子”樓前解讀“好房子”標準指引!山東112條新規繪制幸福家園模樣
發布時間:2025-04-28
當下,一場關于“好房子”的蝶變正在大江南北悄然發生。繼住房城鄉建設部日前發布《住宅項目規范》國家標準之后,《山東省好房子建設標準指引》正式印發,并于4月16日在淄博市“好房子”現場召開新聞發布會進行全面解讀。
樓板設置厚度不小于10毫米的隔聲墊、延長關鍵部位保修期、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50%以上、全方位設施配套實現全齡友好……山東將發布會從新聞中心搬到居民社區,在“好房子”樓前解讀“好房子”標準,既讓政策更加可知可感,也是對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的積極回應。
在城鎮化率突破67%、人均住房面積超過40平方米的今天,“住有所居”已不再是唯一命題,如何讓“居者有其屋”升級為“居者優其屋”,成為新時代的民生考題。“好房子”作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,不僅是城鄉居民安居樂業的物質基礎,更是提升城市品質、促進社會和諧的核心要素。
高標準建設“好房子”,讓民生福祉更有品質。山東的“好房子”標準從規劃、設計、建造、交付、運維全過程考慮,聚焦安全、舒適、綠色、智慧要求,細化112條新規定,針對居住區風貌、空間配置、質量控制、適老化服務、智慧化運維等關鍵要素為“好房子”清晰畫像。
一方面,注重用“細節”說話,讓每一處空間都承載真實的生活需求,讓每一平方米都能物盡其用、物有所值。比如,住宅全屋層高不低于3米設為“標配”,針對居民普遍認為廚房空間太小,明確廚房操作臺面長度要大于3米,灶臺前要留出至少1米寬的走動空間等。另一方面,大力推廣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材料、新產品,用嚴苛標準和精工細作守護家的溫暖。包括推廣裝配式裝修技術(集成廚房、 衛生間等),應用 BIM 技術實現全過程數字化管理,引入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孿生系統,優化施工精度等。
同時,山東的“好房子”更加關注“一老一小”的生活品質。通過全面推行人車分流設計,強化無障礙建設,拓展配建兒童日托中心、休息座椅等設施,實施“十類增配設施”工程,實現公共服務功能復合化,讓高品質住宅關注每一戶家庭的需求、每一位老人的健康、每一個孩子的歡笑,成為承載幸福生活的溫馨港灣。
新房子要建成“好房子”,老房子也要改造成“好房子”。住房不僅是居住空間,更是“家庭空間”“幸福空間”。在山東,因地制宜推進“好房子”建設,不僅面向新建商品房,更涵蓋保障性住房以及既有住房的更新改造。比如,既有住宅建筑改造戶門通行凈寬不應小于0.8米,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不應影響建筑結構安全性和正常使用功能等,確保民生工程“既保基本、更優品質”,這是群眾居之所向,也是心之所往。
“好房子”的內涵不僅在于提升建筑及配套設施的品質,還要通過“硬設施”與“軟服務”的雙重提升,打造安全、便利、溫暖的居住共同體。以服務為延伸,山東的“好房子”要求完善物業服務標準,包括社區巡檢、裝修管理、環境維護及用戶滿意度反饋機制;倡導鄰里共享空間設計,促進社區互動與文化融合等,讓“好房子”的服務更加精細化、人性化。
住房承載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夢想,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。可以說,山東的“好房子”標準是一份從“有房住”向“住好房”跨越的“品質指南”,更是對“人民美好生活向往”的深情回應。以宜居安居為落腳點,推動建“好房子”、住“好房子”、維護好“好房子”協同并進,將讓更多人享受到“好房子”帶來的民生福祉。
謀民生之利,解民生之憂。隨著新標準的落地實施,未來一棟棟以提升群眾居住品質和幸福指數為目標的“好房子”將在齊魯大地拔地而起,安全、舒適、綠色、智慧將成為山東“好房子”的標配,推動更多家庭從“住有所居”向“住有優居”大步邁進,書寫更加精彩的“廣廈千萬間,百姓俱歡顏”幸福篇章。
上一條:2025 中國建筑業:綠色智能引領轉型,政策與技術重塑市場格局
下一條:沒有了
地址:榮成市鄒泰南街298號
電話:0631-7588018
傳真:0631-7588018
E-mail:rcjzjt@163.com
掃碼關注官方微信